“新时代,共享未来”!11月5日,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开幕。中国中冶所属中冶宝钢为第七届国际进口博览会提供景观提升服务,参与上海长宁区架空线入地工程,覆盖进博会场馆周边古北路、新渔东路等主要路段,铺设面积达5万平方米。此次改造应用中冶宝钢自主研制钢渣透水混凝土和钢渣透水路面砖,可实现雨水的高效收集和利用,为进博会开展营造良好、优美周边环境。
中冶宝钢自主研制高强钢渣透水混凝土应用于进博会配套工程
自2018年第一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成功举办以来,中冶宝钢自主研制的高强钢渣透水混凝土和钢渣透水路面砖产品,连续五年应用于进博会配套景观道路改造工程,总铺设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该产品是海绵城市建设理想用材,有效缓解工业废料污染,降低城市热岛效应,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中冶宝钢方案。
中冶宝钢自主研制高强钢渣透水路面砖
高强钢渣透水混凝土和钢渣透水路面砖产品具有高强度、高透水率、吸音降噪、耐久防滑等特点,是一种能够有效补充地下水、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优质路面铺装材料。产品原料为经过特殊处理的城市矿产循环利用材料钢渣,采用自有专利技术和国际最先进的全自动成型设备及工艺,严格按标准化组织生产,成品强度、透水率、抗倾覆能力、耐磨性均高于同类产品,色彩丰富持久、自然美观。广泛用于海绵城市建设,市政道路人行道、住宅小区道路、景观园林、体育场馆、城市广场、通行轻型车辆的道路和停车场等场所建设。
钢渣透水混凝土和钢渣透水路面砖入选住建部首批《海绵城市建设先进适用技术及产品目录》,相关技术荣获国家财政部科研三等奖、上海优秀发明金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高推广价值专利大赛特等奖,建设项目荣获上海市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示范项目,钢渣建筑再生料复合透水混凝土及路面砖制品荣获“上海市绿色低碳技术产品”。
2008-2010年,中冶宝钢钢渣透水混凝土产品用于建设上海世博园区主题广场、世博公园、世博中心、C10片区、江南广场和波兰馆等多个项目,应用总量超过91000平方米,超过整个世博园区永久性透水路面的60%。工程质量和施工质量达市政工程设计要求,该工程荣获中国中冶年度“示范工程”,2011年获得上海市资源综合利用优秀成果。
2015-2016年,中冶宝钢钢渣透水混凝土和钢渣透水路面砖应用于上海旅游度假区(迪士尼乐园指挥部)生态型路面工程,共计20000平方米。
2007年,中冶宝钢钢渣透水混凝土和钢渣透水路面砖应用于松江区特奥会训练中心透水景观路面,共计40000平方米。
■亮点
人行道海绵化改造,最大的亮点就是采用透水混凝土材料铺设。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具体改造内容为拆除旧街砖,采用彩色透水混凝土或透水砖进行铺设,完善盲道等便利设施。透水混凝土材料有良好的透水性、防滑性。与之前石板路相比,可以解决雨后路面积水、易滑的弱点。改造还可以提升城市道路面貌,提供游客和市民步行舒适度。
项目负责人介绍,在去年的改造中,龙珠路使用了透水混凝土加部分碳纤维雨水收集模块,龙隐路则全部用了透水砖。今年沿用了去年的成功经验,此外,今年将在象山南路设计约50立方的碳纤维雨水收集模块,该模块带可视数字显示屏,可以看到雨水收集的直观数据。
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透水铺装的雨水渗透速度为5mm/s,透水人行道在日降雨量48毫米以内的情况下,雨水下渗消纳,路面可以不产生积水,相比原来的石板路,透水性能大大提升。另外,透水铺装还可以对雨水排量进行削峰,也就是说,当暴雨来临,透水材料可以像海绵一样吸纳雨水,减少雨水短时间大量排入地下雨水管道,减少雨水管道的吸纳压力。而平时,透水铺装材料吸纳的雨水可以为人行道周边的绿化提供根部水分,减少园林绿化工人的浇水养护次数,降低园林绿化成本。
“虽然透水铺装材料的价格比青石板路的造价贵,但其长远效益更大。”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项目相关负责人说,使用透水铺装材料后,街道能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简单点说,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点赞
人行道海绵化工程改造后,引发了市民关注和点赞。
赵女士家住四会路,看到十三中门口已经铺好的人行道,她忍不住赞叹道:“这路面防滑,下雨天也不怕孩子滑倒。”
家住附近的李先生也表示,新铺的路面看上去干净清爽,整体面貌比原来的石板路要更新更好。
“新修的人行道路面更加平整,看起来更宽阔,不用担心石板路松动之后到处溅水,也不用担心低洼之处会有积水。”正在散步的市民陈先生说。
桂林医学院大三学生梁同学则表示,路面灰色和黄色搭配,显得城市更加沉稳靓丽,给城市增添了不少活力。